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出血位置:
脑实质出血:通常表现为脑组织内高密度影,常见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
硬膜下出血: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呈新月形高密度影。
硬膜外出血:发生在颅骨内表面和硬脑膜之间,多呈双凸镜形高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分布在脑沟、脑裂及脑池中,可见高密度影。
2.出血量:
小量出血:一般少于30毫升,可能仅表现为局限性高密度影。
中等量出血:约30至60毫升,出血范围较广,可能会压迫周围脑组织。
大量出血:超过60毫升,通常伴有明显的脑结构移位和中线偏移。
3.出血形态:
急性出血:早期CT扫描显示高密度影(白色),边界清晰。
亚急性出血:随着时间推移,出血逐渐变成等密度影,边界模糊。
慢性出血:更长时间后,出血区可能成为低密度影(黑色),可能形成囊腔。
4.伴随症状和并发症:
水肿:出血周围脑组织常出现低密度影,提示存在脑水肿。
脑疝: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可能移位,严重时出现脑疝迹象。
脑室积血:如出血进入脑室系统,CT图像可见脑室内高密度影。
及时识别脑出血CT图像中的上述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掌握这些解读技巧有助于更好地评估病情发展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