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跟腱结构及功能: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与脚后跟骨的重要肌腱。它负责传递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使得脚能够进行踮脚、跳跃等运动。
2.损伤类型:
急性损伤:通常由于突然的高强度运动或直接外力导致,可能出现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
慢性损伤:由长期使用不当或持续过度使用引起,常表现为跟腱炎症或退化。
3.症状:
急性损伤:剧烈疼痛、听到“啪”声、无法用力踮脚、明显肿胀、局部瘀血。
慢性损伤:逐渐加重的疼痛、早晨或休息后初次活动时疼痛加剧、运动后疼痛缓解但随即再次加重。
4.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包括查看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触诊。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损伤程度和具体位置。
5.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损伤,包括休息、冰敷、非甾体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使用支具保护。
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通过手术将跟腱修复并重建其功能。
6.预防措施:
适当热身:在进行体育运动前应充分热身,以减少跟腱损伤的风险。
合理训练:避免过度训练,遵循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增加强度。
穿戴合适鞋子:选择有良好支撑和减震效果的运动鞋,减少对跟腱的压力。
当出现跟腱损伤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注意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