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功能异常: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生成尿液。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无法有效地调节体内的水分和平衡电解质,导致摄入大量水分后尿量减少。常见的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和肾盂肾炎等。
2.脱水:当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且未能及时补充时,即使饮水量较多,尿液生成仍会减少。脱水的原因可能包括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发烧、呕吐或腹泻等。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身体会保留更多的水分以维持血压平衡,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心力衰竭还会引起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尿路梗阻:尿路如出现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问题,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5.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抗利尿激素(ADH)能够促进肾脏保留水分。如果体内ADH水平过高,会导致尿量减少。这种情况可见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功能障碍。
6.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抑郁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影响肾功能或改变体内水分调节,从而减少尿液生成。
建议出现上述情况时,尽早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水分摄入和身体变化,监测相关症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