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过程。
注意相关的诱因,如外伤、感染、中毒或代谢性疾病等。
2.体格检查:
检查肌肉力量,观察是否存在肌肉无力或萎缩。
测试反射活动,通过反射锤检查腱反射情况。
感觉检查,评估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振动觉是否正常。
3.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潜伏期,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肌电图(EMG):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评估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本身的问题。
4.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评估神经病变的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
超声检查:特别是对浅表神经的评估,可以直观显示神经的形态变化。
5.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以排除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脑脊液检查:需要时进行脑脊液分析,排除感染性或炎性疾病。
6.其他特殊检查:
神经活检:在某些疑难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神经或肌肉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遗传学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周围神经病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手段,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