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因:小儿脑瘫一般是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的大脑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所致。主要因素包括缺氧、感染(如宫内感染)、颅内出血、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
2.流行病学:小儿脑瘫是最常见的儿童残疾之一,发生率约为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2至3例。早产儿和多胎妊娠的风险更高。
3.临床表现:
肌肉张力:可表现为痉挛性(肌肉紧张)、徐动性(不自主的缓慢运动)或共济失调性(平衡和协调困难)。
运动发育迟缓:一些患儿可能在坐、站、走等运动技能方面出现延迟。
姿势异常:患儿可能会表现出某些固定的异常姿势。
合并症:常伴随智力障碍、癫痫、感觉或感知障碍等其他问题。
4.诊断:通常依赖临床评估,包括对儿童运动功能、反射、肌肉张力和姿势的观察。有时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MRI,以辅助诊断。
5.治疗:尽管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药物管理和手术干预等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小儿脑瘫是一种复杂的长期疾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旨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