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类风湿关节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0.5%到1%。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组织,引发炎症。
2.典型症状包括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对称性关节炎(两侧身体相同位置的关节同时受累)、关节疼痛和肿胀。长时间未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3.类风湿更常发生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遗传因素也是类风湿的重要风险因素,家族中有类风湿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4.除关节症状外,类风湿也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疲劳、低热和体重减轻。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如皮肤、眼睛、肺和血管。
5.诊断通常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影像学评估(如X射线、超声或MRI)。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6.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防止关节损伤和维持功能。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改良抗风湿药物等。现代生物制剂和新型靶向合成药物也被用于控制疾病活动。
类风湿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定期随访和按时服药是管理类风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