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息肉切除后几天内出血应该如何处理

2025-03-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结肠腺瘤息肉切除术后出现少量出血属于术后并发症之一,通常在术后48小时内发生较为常见。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及时处理。

1.出血机制:术后出血多与创面暴露、黏膜愈合不完全或电凝操作相关。大部分患者的出血量较小,并可自行停止,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因动脉破裂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大量出血。

2.临床表现:

少量出血:粪便中带有少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

大量出血:血便明显增多,甚至出现血性腹泻、头晕、乏力等缺血性症状。

时间特点:早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延迟性出血可在术后7-14天出现,通常与创面结痂脱落有关。

3.自我监测及应对:

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包括颜色、血量变化及伴随症状。

保持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排便,减少对创面的机械刺激。

4.医学干预:

少量出血且无其他不适:通常无需特别治疗,只需继续观察。

持续性或大量出血:需尽快就医,行结肠镜复查,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止血措施,如局部钳夹、注射止血剂或进一步手术治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需要紧急输血或介入止血治疗。

5.高危人群管理:

有心血管疾病史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在息肉切除前需评估用药风险,必要时调整方案。

合并肝功能异常或凝血障碍的患者,术后更需密切监控。

术后早期遵循医嘱定期随访,若发现不明原因的血便、腹痛或乏力症状,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病情变化。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