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道出血
大便隐血通常是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的表现,其来源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位:
食管: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等。
胃部:如胃溃疡、胃炎或胃癌,这些疾病会导致胃黏膜破损出血。
小肠和结肠: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或结直肠癌,也会引起大便隐血。
痔疮和肛裂:虽然属于下消化道问题,但也可能导致少量隐血。
2.饮食因素
某些食物可能干扰隐血试验的结果,造成假阳性:
红肉:含有动物血红蛋白,会导致大便潜血阳性。
某些水果和蔬菜:如萝卜、菠菜等,因其含有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可能对检测产生干扰。
3.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或干扰隐血试验: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部微出血。
铁剂:口服铁剂可能引起大便颜色变化,从而干扰检测。
4.慢性疾病或感染
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轻度黏膜损伤出血。
慢性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时,大便隐血检查常被用于寻找慢性失血源头。
5.特殊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易发展为结直肠癌,伴随大便隐血。
大便隐血并非一定代表严重问题,但若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腹痛等),应尽早就医,通过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