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临床特征: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65岁以上的人群具有较高风险。男性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在既往病史方面,曾经有心肌梗死、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
2.症状表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且伴随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提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高。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改变,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3.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学指标,比如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意味着心肌细胞损伤,是判断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4.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5.其他风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家族中早发心血管疾病史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通过上述因素的综合评估,可将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级别,以指导临床决策和管理。针对高危患者,通常需要更严格的药物治疗和频繁的监测,而对于低危者,则可选择相对保守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