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常用于管理症状,一些患者对新型药物如阿立哌唑有良好的反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使用药物需要医生的处方和定期评估。
2.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抽动相关的负面思维模式方面非常有效。有些情况下,习惯逆转训练也能显著减少抽动频率。
3.支持性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对于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疾病并学习应对策略至关重要。这类支持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其他干预:对于某些难治性病例,深部脑刺激可能是一种选择。这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无效后才考虑的方案。
三十岁出现抽动症时,虽然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但通过适当的药物、行为和支持性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