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腺瘤的ESD治疗是什么

2025-02-1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乙状结肠腺瘤的ESD治疗是一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用于切除消化道中的较大病变。ESD相对于传统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彻底性和更低的复发率。

1.适应症:ESD主要用于大于20毫米的肠道腺瘤、扁平病变、具备癌变潜能的腺瘤,以及无法通过常规EMR完全切除的病变。

2.技术原理:ESD通过内镜使用特制刀具,在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其从基底层抬起,然后沿着病变的边界进行精确切割,最终剥离整个病变。

3.成功率与复发率:研究表明,ESD的整体成功切除率超过90%,复发率明显低于EMR,尤其在大面积病变和早期癌变病变中表现出优势。

4.并发症:尽管ESD的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包括穿孔和出血。其中,穿孔发生率为1-5%,出血发生率约为2-10%。

5.恢复与预后:接受ESD的患者通常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需要定期进行内镜随访以监测病变是否复发。

E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适合用于处理复杂的乙状结肠腺瘤病变,能够在降低复发率的同时实现病变的完整切除。选择这种治疗方式需根据具体病情,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决定。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