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手术准备阶段
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静脉尿路造影),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停用抗凝药物,并进行肠道准备(如手术涉及腹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2.麻醉与切口选择
手术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患者无疼痛感。
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适当的切口。例如,上段输尿管问题通常需要从腰部进入,而下段输尿管问题多通过耻骨上方的切口进行操作。近年来,微创技术(如腹腔镜)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3.暴露输尿管
在手术中,通过逐层分离组织找到输尿管,充分显露出病变部位。此过程需小心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血管。
如果病变部位存在瘢痕或结石,需要去除病变组织,并确认可保留的健康输尿管长度。
4.输尿管吻合
如果是输尿管的两个断端重新连接,将两端精确对齐并缝合,一般采用吸收性线材,以减少异物反应。
若输尿管无法直接对接,则可能需要将上端输尿管与膀胱壁直接吻合(称为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一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使用膀胱的部分组织进行延长修复。
5.放置支架和引流
为确保吻合处愈合良好,通常会在输尿管内放置一根支架(如双J管),以维持尿液通畅并防止吻合口受张力。
吻合完成后,手术区域可能放置引流管,以监测术后是否有渗漏或出血。
6.关闭切口
确认无异常后,逐层关闭手术切口。皮肤缝合时尽量减少张力,帮助伤口愈合。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吻合处的恢复状态,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移除输尿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