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结石的形成:尿路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某些矿物质(如钙、草酸或尿酸)浓度过高,逐渐沉积并形成固体颗粒的结果。饮水不足、高盐饮食和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2.排出的第一步——肾脏到输尿管:
结石通常在肾脏内开始生成。
如果结石较小(通常直径小于4毫米),它可随尿液流动进入输尿管,由此开始其向外排出的旅程。
输尿管上有3个常见狭窄部位,分别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交叉髂血管处、输尿管膀胱连接处。这些狭窄处可能会导致结石卡住,引发剧烈疼痛。
3.排出的第二步——经膀胱排入尿道:
当结石成功进入膀胱后,排出相对变得容易,因为膀胱壁能产生力量帮助推动结石。
对于大多数小型结石,膀胱扩张能力足够应对,无需引发明显症状。
较大的结石若在膀胱中停留过久,可能引起尿频、尿急甚至血尿。
4.最终排出——随尿液进入体外:
从膀胱进入尿道后,尿液的作用将结石排出体外。这一阶段通常伴随轻微的不适感或灼热感。
女性的尿道相较于男性更短,因此小结石通常能更快地排出。
5.可能的症状及并发情况:
症状包括腰背部剧痛、腹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称为肾绞痛。
若排石途中结石堵塞并合并感染,可导致发热、寒战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保持充足的每日饮水量(建议2-3升)能够稀释尿液,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若发现腹痛剧烈且怀疑尿路结石,应尽早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