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体外碎石:
适用范围:适合处理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和上尿路结石,尤其是密度较低或硬度较小的结石。对于中上段输尿管结石效果较好,但对下段输尿管结石效果可能较差。
无创性:无需手术切口,通过声波震碎结石,不会对组织造成直接损伤。
疗程: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每次间隔1-2周才能完全排出结石。
风险:对于较大或较硬的结石,可能无法完全击碎,存在结石残留的可能;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腰痛,少数情况下引发肾积水或输尿管堵塞。
2.输尿管镜取石:
适用范围:适用于直径大于10毫米、不易通过体外碎石排出的结石,以及下尿路结石。也常用于体外碎石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手术特点:采用微创方式,通过输尿管镜进入泌尿系统,直接观察并取出或击碎结石。
成功率:一次性清除结石的成功率较高,特别是针对复杂结石或梗阻性结石。
风险:属于微创手术,可能引起局部黏膜损伤、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出现输尿管穿孔或狭窄。
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小的、软的结石更适合体外碎石,而较大的或难以排出的结石则更倾向选择输尿管镜取石。在选择治疗方案前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个人病情,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最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