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早期阶段(0-6周):
固定和休息:骨折后通常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以确保断裂部位的稳定。
非负重运动:在未允许负重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安全的非负重运动,如抬腿动作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练习,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抗血栓措施:如深呼吸练习和足部泵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2.中期阶段(6-12周):
部分负重训练:根据医生建议逐渐增加患肢负重,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确保身体安全。
关节活动度练习:继续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以改善关节活动度。
肌力增强训练:开始轻量级的阻力训练,加强小腿前侧、后侧和足部肌群的力量。
3.晚期阶段(12周及以上):
完全负重训练:在获得医生批准后,可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的活动和行走练习。
功能性活动训练:包括上下楼梯、慢跑和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单腿站立、平衡板等练习,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复健过程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应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定期随访检查骨愈合情况,并根据恢复进度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在康复期间,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不当用力,以免对愈合中的骨骼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