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有什么区别

2024-11-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是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策略,它们在药物的选择性输送和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

1.主动靶向:

主动靶向依赖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生物分子识别来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

常用的靶向配体包括抗体、肽类、糖类和小分子化合物,这些配体能够专一性地结合到疾病相关细胞或组织上的特定受体。

例如,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利用单克隆抗体识别并结合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2.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主要依靠药物载体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病变组织的独特微环境,实现药物的聚集效应。

经典的被动靶向案例是纳米药物通过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聚集在肿瘤部位。由于肿瘤组织血管的通透性较高,纳米颗粒能更容易地进入并滞留在肿瘤内部。

被动靶向不需要特定的配体,因此工艺较为简单,适用于广泛的药物类型。

主动靶向通过精确的生物分子识别,提高药物在目标部位的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被动靶向则利用病变组织的特殊微环境特征,实现药物的选择性积累,两者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