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
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白喉、链球菌等。
自身免疫反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药物和毒素:某些药物、毒品及其他有毒物质。
2.临床表现:
胸痛:类似心绞痛,常见但不特异。
呼吸困难:由于心功能受损导致肺水肿。
心悸和晕厥:因为心律失常或心输出量下降。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
3.诊断方法:
心电图:可显示ST段改变、T波倒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血液检查:高敏感性肌钙蛋白(cTnI或cTnT)升高,脑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观察心腔大小及心壁运动。
MRI:心脏磁共振成像可帮助确诊和评估炎症程度。
心内膜活检: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心内膜活检以明确病因。
4.治疗措施:
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针对病因治疗: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
心律管理: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
机械辅助装置: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氧合等。
尽早识别和处理急性重症心肌炎可以显著提高存活率。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