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改善颈椎状态
颈椎病通常是长期姿势不良或劳损引起。应通过规范日常姿势避免病情加重,例如减少低头时间,每30分钟活动颈部一次。
可适当进行颈部牵引,选择力度温和的方式,每次10-15分钟,避免用力过度。
颈椎康复训练可帮助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如头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等动作,每组10次,每天坚持1-2次。
2.改善血液循环
颈椎病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适当热敷颈部可缓解症状。热敷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温度以40℃左右为宜。
适量按摩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避免直接按压椎动脉区域,每次10分钟,每周2-3次。
血液循环障碍者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类,帮助改善微循环。
3.调节神经功能
颈椎病常伴随植物神经紊乱,可通过规律作息减轻神经负担,建议保持每天7-8小时睡眠时间。
恰当运动可提升神经调节能力,如选择温和的全身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4.辅助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可有效改善头晕、怕冷症状,可选择头部、颈部及背部穴位进行治疗,每周1-2次。
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或扩张血管药物改善供血。
通过综合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可逐步改善头晕及怕冷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