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分辨类型
血管瘤通常是由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引起的局部肿块。抓伤后引起的类似血管瘤的改变多为创伤性假性血管瘤,与先天性血管瘤有一定区别。通过皮肤科医生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借助超声等影像学工具判断大小、深度和血流特点。
2.观察和自愈
小型、浅表性的血管瘤往往不需要特别干预,可在几周至数月内自行缩小或消退。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再次抓挠或摩擦患处,以免加重刺激或引发感染。
3.药物治疗
对于较明显、伴随症状的血管瘤,可考虑药物干预。例如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涂抹含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增生。
4.物理治疗
如果血管瘤持续存在且影响美观或功能,可选择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如激光治疗、冷冻疗法。这些方法能够减少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5.手术切除
对于长期无法消退、体积较大或出现并发症(如反复出血、溃疡等)的病例,可能需要通过小手术切除相关组织。此类手术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术后定期复查伤口愈合。
6.预防感染
在任何处理过程中,保持局部清洁非常重要。若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表现,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或咨询医生进一步处理。
抓伤后的血管瘤多数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但如发现异常增大、颜色深紫或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应尽快就医排查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