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评估症状
如果伤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可能提示炎症反应。
出现化脓时,通常可以看到伤口渗出黄色或绿色的脓液,并伴有异味。
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可能表明感染加重,应高度警惕。
2.清洁伤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稀释后的碘伏溶液轻柔清洗伤口,以去除表面的脓液和分泌物。
清洗后,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多余水分,避免过度摩擦伤口。
3.抗菌治疗
化脓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可能类型选择适宜药物。
局部可使用抗菌药膏,但需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4.换药处理
每日或根据需求更换敷料,确保伤口处于相对干燥和无菌环境中。
可使用透气性良好的医用敷料,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5.控制全身状态
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加强免疫功能以促进伤口恢复。
注意监测体温和全身情况,一旦出现新症状应及早处理。
6.复查和随访
定期复查手术区域,尤其是肿瘤患者,需关注局部是否有其他异常变化。
若伤口持续化脓或感染未改善,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脓液明确致病菌种类,并调整治疗方案。
伤口化脓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形成慢性窦道,应重视护理和治疗。在整个恢复期间,应避免过度活动或使创面受到挤压,保持伤口卫生和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