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药物治疗:
对于轻微出血,可使用止血药物,例如酚磺乙胺或氨基己酸,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少纤维蛋白降解来达到止血效果。
如果伴有贫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应同时补充铁剂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障碍。
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需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通过缩小肿瘤体积减少局部血管受压或破裂的风险。
2.内镜下治疗:
小肠镜检查可以明确出血来源,并采用局部注射、热灼、夹闭等方式直接止血。其中,注射硬化剂或肾上腺素溶液可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
热探针电凝和氩离子凝固术对于浅表性病灶的止血效果较好。
植入钛夹对出血点进行机械夹闭适用于出血较严重但位置明确的情况。
3.介入治疗: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针对无法通过内镜处理的顽固性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影像学定位出血动脉后,使用栓堵剂阻断供血,既能止血又可保留周围组织的供血。
4.外科手术: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且出血量大、危及生命,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出血部位的小肠段,同时清除肿瘤。
手术时可结合快速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5.支持治疗:
对于大量失血,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以维持循环稳定。
保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和心率,以评估出血控制效果。
小肠肿瘤出血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处理,重在明确出血原因并选择适合的止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