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作用与机制: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和短期失眠。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叫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起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和依赖性。
2.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
老年人代谢功能减弱,肝脏和肾脏对药物的处理效率降低,这可能导致阿普唑仑在体内积聚,增加副作用发生率。
长期使用阿普唑仑可引发嗜睡、注意力下降和协调性差,老年人因此更易跌倒,从而造成骨折或其他外伤。
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长期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包括记忆力下降和痴呆风险略微升高。
3.潜在依赖性:
长期服用阿普唑仑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依赖,停药后会产生戒断症状。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可能更加严重,如出现失眠、焦虑加重甚至癫痫发作。
4.替代方案:
对于轻中度焦虑或失眠,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疗法,如行为疗法、心理咨询以及改善睡眠习惯。
必须使用药物时,可选择半衰期较短、成瘾性较低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以最低有效剂量、最短时间使用。
若必须使用阿普唑仑,应定期随访并评估疗效及副作用,避免长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