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帮助
疑病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表现,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症状。
心理咨询师会引导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有助于缓解对疾病的过度担忧。
医学研究发现,60%-80%的患者在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2.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常至少持续6个月,并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3.了解真实的健康状况
定期体检能够排除实际的身体疾病,让患者对自身健康有清晰认识。
通过与可信赖的医生沟通,可以减少因自我诊断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4.学习缓解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训练、冥想以及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整体焦虑水平。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提升体内的内啡肽分泌,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5.避免过度关注身体信号
不建议频繁查阅医学资料或搜索症状信息,这会加重对疾病的恐惧。
生活中应适度转移注意力,如培养爱好或参与社交活动。
6.接纳和调整心态
疑病症的核心在于对健康的不合理担忧,因此需要有意识地接受不确定性。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例如记录感恩日记,有助于改善情绪。
如发现怀疑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应立即就医并遵循治疗方案。未经专业指导擅自尝试某些方法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