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无法控制的重复想法(强迫思维)和重复动作(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患病率约为2%-3%,发病多见于青春期或早期成年期。
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花费数小时执行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从而极大地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研究发现,约60%的强迫症患者会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这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随疲劳、睡眠障碍、自责、注意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有自残或自杀倾向。
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0%-15%。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
抑郁症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心理上,还涉及躯体健康问题,如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
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中约50%-70%存在功能受损,约15%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3.两者的比较:
在影响日常生活方面,强迫症患者可能因其强迫行为消耗大量时间,而抑郁症患者可能因缺乏动力丧失功能。
在死亡风险方面,抑郁症患者因自杀导致的死亡率更高。
从合并症的角度看,两者具有高度共病性,且一方的症状可能加重另一方的病情。
治疗上,强迫症通常需要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而抑郁症则因个体差异选择药物、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每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严重,并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