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情绪压力过大或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使大脑在夜间无法彻底放松,容易产生噩梦。例如,工作、学业压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创伤性经历都会增加这一风险。有研究指出,约30%-50%的长期焦虑症患者会出现频繁噩梦。
2.睡眠质量问题
睡眠周期不规律或深度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梦境紊乱。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是梦境最活跃的时期,如果这一阶段被打断或出现异常,大脑就更容易生成负面情景。使用电子设备过晚、熬夜或环境干扰(如噪音)可能是常见诱因之一。
3.饮食和药物作用
晚餐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酒精或者高油脂、高糖分食品,可能提高大脑活跃度从而影响梦境。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以及停用某些长期服用的药物时,也可能导致噩梦成为副作用。
4.健康状况相关
身体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酸反流、心血管问题等,在睡眠过程中可能引发身体不适感,并映射到梦中形成噩梦。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也可能增加噩梦的发生率。
5.外部环境的干扰
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强、床铺不舒适等外部因素,都可能破坏正常的睡眠节律,进而引发噩梦。观看恐怖影片或阅读负面情节内容也可能对梦境产生直接影响。
调整生活方式是应对噩梦的基础措施,包括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刺激活动、保持情绪平稳。如果噩梦持续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以排查潜在的心理或生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