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大脑中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这是一种调节生物钟并促进入睡的重要激素。研究表明,暴露于蓝光后褪黑素分泌可能减少50%以上,进而导致睡意消退和入睡困难。
2.延长入睡时间:睡前玩手机通常伴随着注意力高度集中或情绪激动,例如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或处理信息。这些行为会刺激大脑,使其保持兴奋状态,从而延迟自然入睡的过程。有数据显示,经常在睡前使用手机的人入睡时间可能延后一小时以上。
3.降低深度睡眠比例:手机内容的刺激性可能扰乱快速眼动期与非快速眼动期的正常循环,尤其是深度睡眠(慢波睡眠)阶段的比例可能显著下降。深度睡眠不足会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
4.增加夜间觉醒次数:手机发出的声音提示或屏幕亮光会干扰睡眠周期,增加夜间醒来的频率。即使是短暂的唤醒,也会使睡眠连续性受到破坏,导致休息效果减弱。
5.长期健康风险:长期睡眠不足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如免疫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体重增长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升高。
避免睡前使用手机,可以通过改用纸质书籍阅读或选择放松技巧替代。建议在睡前至少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以帮助身体顺利进入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