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情感淡漠和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精神疾病。
患病率约为0.7%-1%。
常见症状包括妄想(如怀疑被迫害)、幻觉(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思维混乱等。
可能出现社会退缩、言语贫乏以及缺乏动机。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疾病。
症状周期性出现,躁狂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伴随精力充沛和过度自信;抑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及疲劳乏力。
全球患病率约为1%-2%。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或幻觉。
3.重度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抑郁症在严重程度较高时,可能会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表现为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及持久的悲观情绪。
合并的精神病性症状可包括妄想(如无价值感和罪恶感)或幻觉。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约5%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可能经历过抑郁症。
4.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病性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智商通常低于70,但智力受限不是直接诊断精神病的依据。
症状可能与环境刺激、躯体疾病或者其他心理应激源有关。
5.药物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某些药物滥用(如兴奋剂类药物)或内科疾病(如脑部肿瘤、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类似精神病的状态。
此类疾病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症状通常随原发疾病的治疗而缓解。
6.老年期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
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合并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怀疑他人偷窃或者看到不存在的人物。
这种情况多见于中晚期疾病阶段。
上述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但均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以减少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