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情绪。一般需连续服用2-4周才能起效,疗程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
2.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除了影响5-羟色胺,还能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伴随疲劳、注意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
3.三环类抗抑郁药
包括阿米替林、丙咪嗪等。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较复杂,但效果显著。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多,目前临床应用有所减少,通常用于对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帕罗西汀、苯乙肼等,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提高神经递质水平。这类药物可能与某些食物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饮食及用药禁忌。
5.抗焦虑药
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等),主要用于缓解因焦虑导致的心情压抑,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依赖性,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
6.其他辅助药物
某些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等)和情绪稳定剂(如丙戊酸、碳酸锂)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特别适合有躁狂抑郁交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药物治疗同时应结合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要擅自停药,需经过专业医生指导逐步减量并停药,避免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