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内部某处(如胃、十二指肠、小肠或大肠)出血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血液。这种出血通常不会在排便后残留在皮肤上。常见原因包括胃溃疡、肠息肉、憩室病和肿瘤等。
2.痔疮:内痔出血时,血液可能混合在粪便中而不是留在肛门周围,尤其是轻微出血时。痔疮通常会伴随疼痛或瘙痒,但并非所有症状都会表现出来。
3.肠道炎症: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肠壁损伤并引发出血,这种出血也可能完全混入粪便中。
4.肠息肉或肿瘤:这些异常生长物可以破坏肠道黏膜,造成隐性或显性的肠道出血。息肉可能是良性的,但有些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5.血液凝固障碍:某些血液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物的人可能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刺激。
6.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如红色食物染料、甜菜根)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改变,误以为是血。但这不会是真正的血液,一般无需担忧。
发现大便中含有血液应当引起重视,特别是持续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进行适当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