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时血压为何偏低

2025-07-1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晚上血压偏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与人体的生物节律和日常活动状态有关。通常情况下,人类的血压在夜间会有所下降,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物钟会影响血压的变化。一般来说,白天活动量大,交感神经活跃,血压较高;而到了晚上,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导致血压下降。

2.激素水平:晚上的激素分泌也发生变化。例如,皮质醇这种促进血压上升的激素在夜间分泌减少,而褪黑素等有助于放松和降低血压的激素分泌增加。

3.体温调节:随着夜间体温的降低,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使得血压相应降低。

4.心脏工作负荷:夜间身体新陈代谢的减缓和静息状态减少了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5.睡眠状态:深度睡眠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期,血压通常较低。此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心率和血压都会自然下降。

夜间血压的自然下降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变化反映了人体对昼夜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个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夜间血压过低或过高,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评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