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减少在床上发呆的时间,以增加睡眠效率。
刺激控制疗法:规定只能在困倦时上床,并避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减少焦虑和压力。
认知重建:挑战和改变不合理的失眠观念,如对失眠过度担忧。
2.药物治疗:
安眠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需谨慎使用,避免依赖。
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如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副作用相对较少。
抗抑郁药:某些具有镇静效果的抗抑郁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失眠。
褪黑素: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对因时差或轮班工作引起的失眠尤为有效。
3.生活方式调整:
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应保持一致。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因为它们会干扰睡眠。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昏暗和舒适,维持适当的温度。
规律运动: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但避免在临近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失眠问题严重者,应及时就医评估,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