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临床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症状持续时间、体重变化、腹痛、便血等情况。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触诊,以发现是否有异常肿块或压痛点。
2.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有感染、贫血或炎症反应。例如,全血细胞计数可以显示是否存在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或炎症;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提示慢性出血或贫血。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无创、方便,但对肠壁细节观察有限。
CT扫描:提供更详细的纵横断层图像,有助于识别肠壁增厚的具体部位和范围,并观察周围组织结构。
MRI:尤其对于小肠病变,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能力,能更好地评估软组织及血管情况。
4.内镜检查:
结肠镜:对于可疑的大肠病变,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壁,获取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胶囊内镜:适用于小肠的全面检查,通过吞咽一个摄像胶囊完成全小肠的检查。
5.病理学检查:通过内镜取得的活检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病理分析,是确诊肿瘤与否的最可靠方法。病理分析可以鉴别细胞性质,区分良性病变如肠息肉、炎症和恶性肿瘤。
6.特殊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在大肠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PET-CT:通过核医学技术观察全身代谢活动,对发现肿瘤转移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排除或确认肿瘤。如果最终确诊为非肿瘤性病变,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治疗感染、抗炎药控制炎症或外科手术处理机械性阻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