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临床检查:
视力和瞳孔反射:评估患者的基础视力和对光反应。核间性眼肌瘫痪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但可能存在轻度瞳孔异常。
眼球运动检查:要求患者注视医生的手指或光源,并随其移动。检查过程中,观察是否存在眼球运动不对称,特别是在向一侧注视时。典型表现为患侧内直肌无法内收,而对侧外直肌过度外展,引起复视。
2.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这是诊断核间性眼肌瘫痪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直接观察到内侧纵束的损伤部位,尤其是在急性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虽然不如MRI敏感,但在某些情况下,CT扫描也可用于排除其他结构性病变,如肿瘤或脑出血。
3.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检测:通过视觉诱发电位和眼动电位等技术,可以更深入了解神经传导功能,辅助判断内侧纵束的损伤程度。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维生素B12水平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
腰椎穿刺:分析脑脊液有助于确诊是否存在多发性硬化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5.特殊测试:
旋转座椅测试和动态视觉测试: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评估前庭眼反射功能,进一步确认核间性眼肌瘫痪的诊断。
核间性眼肌瘫痪的检查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电生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当怀疑存在此类疾病时,及早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