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确诊与监测:
进行全面的肺功能测试,包括用力肺活量测定(FVC)和最大呼气流速(PEF),以评估肺功能状态。
定期随访,尤其是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儿童,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
2.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有效减少气道炎症,提高肺功能,如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以迅速缓解急性气道痉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则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以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接触二手烟、灰尘和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增强体质锻炼,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心肺功能。
4.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富含维生素C和E、硒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适当补充Ω-3脂肪酸,有研究表明其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帮助。
5.教育与心理支持:
家庭和学校应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疾病知识教育,帮助其正确面对和管理疾病。
定期进行哮喘管理培训,教会儿童及其家人如何使用吸入器和进行自我监测。
通过以上措施,多数儿童的肺功能是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