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椎动脉V4段解剖位置:
V4段是椎动脉的最后一段,这段血管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并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2.病因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壁上堆积脂质物质,导致血管腔变窄。
动脉夹层:由于血管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并分离动脉壁,形成双腔结构,造成狭窄。
先天性发育异常:一些人天生椎动脉较细,容易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病变。
3.临床表现:
眩晕:由于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头晕目眩。
视力模糊或复视:眼部供血不足会影响视觉信号传导。
吞咽困难:脑部相关区域受影响时,可能出现吞咽障碍。
共济失调: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步态不稳。
4.诊断手段: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创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的形态和狭窄程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导管插入进行详细的血管成像,有助于确定具体的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
颈动脉超声:快速、无创的初筛手段,适用于初步评估血流情况。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狭窄,可以通过支架置入术恢复血流通畅。
外科手术:在特殊情况下,可行椎动脉重建手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狭窄的发生。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