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及机制:
痛风疼痛由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内沉积引发,是急性炎症的表现,常见于高尿酸血症。
溶晶痛是由于快速降尿酸治疗时,尿酸水平下降导致已经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2.药物作用:
在痛风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秋水仙碱或者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急性炎症和疼痛。这些药物通常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溶晶痛的处理可能需要短期使用小剂量的抗炎药物,但是一般不鼓励调整降尿酸药物的剂量,例如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因为突然停药可能使病情加重。
3.用药注意事项:
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两种情况下的抗炎,但需避免过量,以防止胃肠道副作用和肾功能损害。
针对溶晶痛,应在医生指导下继续维持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同时配合抗炎药物以减轻症状,而不是全面停用降尿酸药物。
4.特殊人群管理: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低,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进一步损害器官功能。
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监测尿酸水平,确保药物调整合理,以减少再次发生溶晶痛或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
鉴于溶晶痛和痛风疼痛机制不同,建议严格遵照医嘱选择药物,避免自行调节药物种类或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