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人体需要的能量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若恢复饮食习惯后,摄入的能量高于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未被消耗的部分就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据研究,成年人每天的平均能量需求约在2000至2500千卡之间,但具体数值需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和活动水平进行调整。
2.饮食结构问题:许多传统饮食习惯中含有过高的糖分、脂肪以及加工食品,这些成分不仅能量密集,而且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引发胰岛素大量分泌促进脂肪储存。摄入较少的纤维素和蛋白质,无法提供足够的饱腹感,导致进食过多。
3.代谢变化:长期处于高能量摄入状态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适应了较高的能量摄入,当减少摄入时,代谢速度减缓,仍然依赖过去的高摄入量来维持体重。这种生理变化使得简单地恢复到之前的饮食习惯不足以达到减肥效果。
4.心理因素:压力及情绪波动可能促使人选择恢复旧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情绪低落或紧张时,很容易选择高热量的食物进行自我安慰,而这些行为也会影响减肥效果。
即使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看似正常,但其中潜藏的高热量摄入和不合理营养搭配可能阻碍减肥。为了有效控制体重,应考虑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并关注心理健康以避免情绪化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