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定义及分类: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指同时涉及多个外周神经的病变。
根据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获得性常见原因包括糖尿病、感染、毒物暴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常见症状:
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灼热感或感官迟钝,通常从手足开始并向上扩展。
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萎缩和协调性差,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血压不稳、胃肠蠕动减慢等。
3.病因分析:
糖尿病: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周围神经病变。
感染:如莱姆病、艾滋病等感染可引起神经损伤。
毒物暴露: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或药物(如化疗药物)会导致神经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其特征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神经组织。
4.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以排除代谢性或营养性病因。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用于评估神经功能。
影像学检查:在必要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排除其他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5.治疗手段:
控制病因:如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针对症状的药物,如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等。
物理和职业治疗: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措施:如佩戴支具、使用辅助器械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功能。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复杂且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和管理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慢性疾病、避免毒物暴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