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优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胶质瘤的分类:根据其细胞来源和病理特征,胶质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世卫组织采用四级分类法将其分为I至IV级,级别越高表明肿瘤越具侵袭性和恶性。
2.发病率和流行病学:胶质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病例的30%。具体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群而异,但一般来说成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3.症状表现: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身体局部无力或麻木,以及言语困难等。
4.诊断方法: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胶质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也可以提供辅助信息。活检通过取得组织样本以获得确诊。
5.治疗选择:治疗通常涉及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正逐步用于临床实践,以期改善预后。
6.预后:预后与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及患者的年龄有关。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差,而低级别胶质瘤的生存期则较长。
需要关注的是,胶质瘤尽管有多种治疗方式,但仍难以完全治愈,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类型。定期检查和多学科协作是管理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