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急性期治疗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目标是减轻炎症和疼痛。常用药物包括: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萘普生,有效缓解关节炎症状。
秋水仙碱:用于快速缓解痛风引起的炎症,但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推荐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以避免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通过口服或关节腔内注射减轻炎症,适合无法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
2.降尿酸治疗
痛风的根本原因是尿酸水平过高,长期降低尿酸水平可以减少复发风险和防止关节损害。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能。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丙磺舒,帮助从尿液中排出尿酸。此类药物适用于肾功能正常且血尿酸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
尿酸酶类药物:如培戈利酶,用于严重痛风或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通过加速尿酸分解代谢发挥作用。
3.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痛风发作往往与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
降低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高嘌呤食物包括红肉、动物内脏和某些海鲜,如沙丁鱼和贝类。建议多食用低嘌呤食物,例如乳制品、蔬菜和全谷物。
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因其会增加尿酸水平。
注意水分补充:每天饮用2-3升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减少结晶形成。
控制体重: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减重可有效降低发作频率。
4.长期管理与随访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管理以预防并发症。
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建议将血尿酸维持在360μmol/L以下,以减少结晶沉积风险。
关注伴随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问题可能加剧痛风,应同时进行治疗。
药物调整:根据病情变化定期评估药物是否需要更换或调整剂量,以确保疗效。
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综合管理,从药物治疗到生活方式调控均需长期配合,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预防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