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散瞳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测眼睛的屈光状态,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屈光不正,如远视、近视和散光等非常重要。通过散瞳,可以使睫状肌麻痹,从而更准确地测量出眼球的光学度数。
2.常用的散瞳药物包括阿托品和托吡卡胺。阿托品适用于需要长期观察的情况,而托吡卡胺通常用于短期诊断。对于2岁宝宝,医生通常会选择合适浓度的药物,以降低副作用风险。
3.散瞳药物可能导致一些短暂的副作用,如畏光和视力模糊。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数小时到一天内消退。在此期间,宝宝可能会感到不适,需要额外照顾以避免阳光直射。
4.在少数情况下,一些儿童可能会对散瞳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副作用。进行操作前须详细咨询医生,确保没有潜在风险。
如需进行散瞳检查,应在儿科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并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