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构成和调节机制是什么

2025-08-2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强,使得平行光线在进入眼球后汇聚于视网膜的前方而导致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其调节机制主要依赖于角膜、晶状体以及睫状肌的协同作用。

1.近视眼的构成

眼轴长度:正常眼球成人的眼轴长度约为24毫米,而近视眼通常表现出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达到26毫米甚至更长。眼轴增长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屈光力异常:角膜和晶状体组成的屈光系统,其屈光力量过强会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焦点。例如,角膜的平均曲率半径在正常情况下约为7.8毫米,而过度变陡可能引发屈光力的增加。

遗传背景:研究显示,父母有近视史的儿童患近视的风险显著增高。单基因或多基因模式均可能参与近视的遗传机制。

2.调节机制

睫状肌的作用:睫状肌通过收缩或放松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调整焦点位置。当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可能促进眼轴增长,加重近视情况。

晶状体的变化:晶状体厚度在近距离用眼时会增加,从而提高屈光力以适应近距离视觉,但频繁用眼会诱发调节性痉挛。

外界环境影响:户外活动能够有效减少近视的发展风险,大量数据显示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能降低近视发生率。

预防近视眼的关键包括避免过度近距离用眼、保障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定期检查视力,尤其是在6至18岁的关键时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