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保持规律作息: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建立健康的生物钟。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儿童则需要9-11小时。
2.优化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强光或噪音干扰。室温保持在20-24摄氏度较为理想。
3.避免临睡前刺激:睡前两小时尽量避免激烈运动、观看电子屏幕或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以免影响入睡质量。
4.关注心理健康:夜惊可能与情绪压力有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其表达情绪,有助于缓解可能的心理负担。
5.避免突然唤醒:夜惊时通常会伴随哭泣、尖叫或恐惧表情,但此时不宜强行唤醒,以免加重症状。
6.寻求医疗协助:如果夜惊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例如每周超过2-3次或持续数月以上,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癫痫或睡眠呼吸暂停。
家长应对夜惊保持耐心,不必过分焦虑,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和睡眠模式,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进一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