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了解婴儿的排便规律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其排便频率可能相对不规律。有些婴儿甚至会几天才排便一次,这是因为母乳容易被完全吸收,残渣较少。人工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天排便一到两次。如果排便次数突然减少或超过3-5天没有排便,需要引起关注。
2.判断是否便秘
是否为便秘,主要观察以下几点:
排便时是否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如哭闹或用力困难;
大便的性状是否变硬或者呈颗粒状;
婴儿的腹部是否胀气,有无触摸到硬块。
如果大便性状正常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即使排便间隔时间较长,也不一定是便秘。
3.调整饮食结构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让母亲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含有益生菌或低致便秘风险的配方奶粉;
辅食添加期的婴儿,应增加含纤维丰富的食物,例如泥状的苹果、梨、南瓜、红薯等,同时注意补充适量水分。
4.增加活动和按摩
婴儿可以通过适当的翻身、爬行等活动促进肠胃蠕动;
轻柔地按摩腹部,例如顺时针方向打圈,每次持续3-5分钟,每天1-2次,可帮助减轻肠道压力。
5.必要时就医
若婴儿超过5天未排便且伴随哭闹、呕吐、不吃奶或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严重疾病。若发现婴儿大便中带血或颜色异常,也需要立即就诊。
婴儿不大便多数为功能性问题,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多能自行缓解。但若出现异常表现,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