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肛裂:肛裂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或之后出现撕裂样疼痛,有时会伴随少量鲜红色出血。行走时,由于局部摩擦可能加剧疼痛。
2.痔疮:尤其是外痔或血栓性外痔,当局部形成血栓或水肿时,会导致持续性肛门疼痛,并在活动时因压力增加而更加明显。
3.肛周脓肿:这种情况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肛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多为持续性,行走或坐下时可能更加严重。
4.肛门瘙痒症合并损伤:长期的肛周瘙痒若伴有抓挠损伤,可引发继发感染,导致局部疼痛和不适。
5.直肠炎或肛窦炎:这些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发疼痛,特别是在肛周肌肉活动增加时更为显著。
6.皮肤相关疾病:如肛周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皮肤病,如果局部破溃或者感染,也可能导致行走时疼痛。
7.盆底肌综合征:该综合征可能引起肛门及周围肌肉的痉挛性疼痛,通常与久坐、不良姿势或压力有关。
8.其他罕见因素:包括肛门异物、肿瘤等,这些情况下疼痛多伴随其他症状,如分泌物异常、体重减轻等。
出现此类症状时,应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诱因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保持肛周清洁,饮食上注意多摄入纤维以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