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评估伤口情况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切口部位是否红肿热痛,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感染迹象。如有脓性分泌物或恶臭气味,可能为手术部位感染。若渗液为清亮液体,需考虑是否存在淋巴漏或切口脂肪液化等问题。
2.分析渗出液成分
收集渗液样本送检,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排查感染源。同时,可分析渗出液性质,如为淡黄色可能是组织液,为较浑浊或带气泡则需警惕可能存在肠瘘。
3.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超声或CT检查以评估腹腔内是否有积液、脓肿或其他异常改变;若怀疑肠瘘,还可通过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4.局部处理方法
对感染性伤口,应定期换药,使用抗生素湿敷,同时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对于脂肪液化或淋巴漏者,可采用压迫包扎或者负压引流促进液体回收。若有大量渗液,可根据需要重新缝合部分切口。
5.全身治疗支持
若存在感染或机体营养不良,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加强营养支持,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组织修复能力。
6.进一步干预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仍无效果,尤其是怀疑肠瘘者,可能需要手术探查以修复损伤部位。
持续渗水的情况不能忽视,应及时向医疗机构寻求帮助,避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