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热量刺激穴位的方法,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温暖身体。在进行艾灸时,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可能引起出汗。这是人体自然的散热方式,并不是排除湿气。
2.出汗可以帮助调节体温,是身体排出多余水分的重要机制。但这种过程中排出的主要是水、盐分和少量代谢废物,不涉及中医理论中的湿气概念。
3.在某些情况下,艾灸时如果使用的是含有水分的材料,比如在脚底放置湿布或直接接触湿润的地面,也可能导致局部潮湿感,这与湿气无关。
艾灸脚底时出现的湿润现象通常与出汗和环境因素有关,而不是排湿气。选择适合的艾灸方法,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和清洁,以确保安全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