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通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具体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相关。
2.位置:缩窄多发生在主动脉峡部,即靠近左锁骨下动脉的地方。这一部位是胚胎期动脉导管连接的区域,也是常见的病变部位。
3.症状:临床表现取决于缩窄的严重程度。轻度缩窄可能无症状,而重度缩窄可导致高血压、头痛、鼻出血、腿部疼痛及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在新生儿中,严重缩窄会引起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和心力衰竭。
4.诊断: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发现上肢和下肢血压差异,进一步确诊需要使用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胸部X光、CT扫描或MRI。
5.治疗:轻度病例可能仅需定期监测,而严重者则需要手术矫正。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和吻合、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及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和大动脉破裂。积极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降低风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