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负责维持肛门的关闭状态,如果括约肌松弛或受损,可能导致无法完全控制粪便。产后女性、经历过肛周手术或外伤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2.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的协调功能受损。例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中风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大便失禁。
3.慢性腹泻或肠炎:消化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可能引起频繁腹泻,从而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和粪便不由自主溢出。
4.直肠储存量减少:直肠疾病如直肠脱垂、肿瘤或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直肠的储存容量下降,使得粪便更容易溢出。
5.其他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可能出现肛门括约肌弱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引发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问题,影响排便控制。
为了避免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肛门功能检测、肠镜检查或影像学评估。在明确病因后,可通过药物、康复锻炼、手术及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保持局部卫生,以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