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良性病变: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多为先天性,通常表现为影像上清晰无回声的圆形暗区,无需特殊治疗。
肝血管瘤是另一种常见的良性病灶,通常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一般不引起症状,仅在直径较大或有破裂风险时需要干预。
2.恶性病变:
原发性肝癌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中,应警惕这种情况。
转移性肝癌则提示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已扩散至肝脏,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发病灶。
3.感染性疾病:
肝脓肿可由细菌、阿米巴等感染导致,通常伴随发热、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域,诊断后需要抗感染治疗。
慢性感染如结核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在肝脏形成影像学异常。
4.其他病因:
脂肪肝可导致肝实质密度改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低密度阴影,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关。
肝脏外伤后可能形成局限性的血肿,也会在影像上表现为阴影。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是关键,明确诊断依赖于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穿刺活检。如果发现肝脏异常,不宜忽视,应尽快就诊进行进一步评估。